搜尋此網誌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216集-學佛特別要在人事環境裡檢驗煩惱、習氣和毛病是否放下



摘自淨空法師《大經科注》第216集2015年7月20日講於香港

  人不能不孝父母,你仔細看看父母帶小孩多辛苦!小孩長大的時候,不孝父母還能算是人嗎?今天成年長大不孝父母的很多,什麼原因?沒人教他在中國古時候小孩生下來,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教“孝”、教“敬”。“孝”對父母、對尊長;“敬”對同輩分、對一般人,代表的人是老師,孝親尊師。

  家教,家把小孩的根紮下去了,小孩懂得,從小養成習慣了,六、七歲上學老師教,接著教,到十五、六歲根紮穩了,這個根紮穩了一生不會改變古諺語所謂的“三歲看八十”,一點不錯,現在沒有了,怎麼辦?還是要從頭起步。不從頭,半路來學習,到二、三十歲再來學習,不牢靠。所謂高名厚利之下他會變節,什麼原因?根不牢古時候能守的人很多,你在《二十五史》裡面去看,你就看到很多人,這些是代表人物,為什麼他們能守?不被財、色、名、利所動,不動搖,真能守得住,根深蒂固,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講“自性無作”,我們念到這個地方,“無有限量。自性無外,如風廣被。無外也無內”。
  底下有,底下接著看,“自性無內,如鏡普現”,自性沒有對立,這裡所講的全都是對立的,對立就是邊見。“自性光明,如日普照”,自性是光明的,佛經上叫“大光明藏”,就是自性。在淨土宗裡面“常寂光土”就是自性光。自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生生世世所有一切活動沒有離開自性。“自性平等,如香普熏”,沒有高下,所以我們的經題把自性寫在裡頭,經題後面“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清淨、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名號,“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
  真心是什麼樣子?沒有染污,清淨;沒有分別,平等;沒有動搖。也就是說它沒有無明,阿賴耶有無明,自性沒有無明,所以論真性,我們跟佛平等,什麼時候平等?當下平等,現在就平等。那為什麼你成佛,我在六道裡頭做凡夫?你覺悟了,我迷惑,原因在此地,佛菩薩覺悟了、不迷了,我們迷而不覺,麻煩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解】菩薩即順眾生,自性本具之空寂心、妙圓心、無礙心、無住心、無作心、無外心、無內心、光明心、平等心,而莊嚴佛土。
一共講了九句,九個心,只是一念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用這九個心莊嚴佛土。
  【解】是以四十八願,一一願即眾生本具之心。
  說得好!
  【解】即以自心,莊嚴自土,如水歸海,如響應聲,心土不二,因果同時。
  一點都不假,所以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告訴我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是誰?我們跟彌陀是一體,不能分。彌陀發的願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不是從阿賴耶我們凡夫起心動念,離不開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末那的變脫離不了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是我們的妄心。但是阿賴耶三細相是從真如自性裡面變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彭居士講的“眾生本具之心”。

  【解】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為什麼?它是一體。我們信心要從這個地方建立,這是真相信了。如果不是一體,阿彌陀佛建極樂世界,我造的一身罪業我能去嗎?它會不會不要我?有這麼多疑問在,​​現在知道是我們一體,這個疑慮就沒有了,懷疑、顧慮沒有了,自己確定自己決定得生淨土。

  我們只要跟阿彌陀佛所教導的相應,阿彌陀佛教我們真信,沒有絲毫懷疑,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們真信、真願,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換一個環境,​​我到那邊成佛。成佛為什麼?是為度眾生。

  所以你要知道,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樂去,如果你是享樂的這個心去不了為什麼?那邊是大乘,你跟大乘不相應,大乘是大菩薩,大菩薩是以大慈大悲、救護一切苦難眾生,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是為這樁事情。這跟大乘、跟佛的本願完全相同,非常歡迎你來,志同道合。所以,跟念佛多少沒關係

  志同道合的時候他馬上就找你,你不去他也拉你去。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幹同一樁事情,哪有不感應的道理?在這個世間住的再長,最後歸屬決定是極樂世界。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那麼長的壽命,我以為那是阿彌陀佛加持他的,不是他自己有的。阿彌陀佛為什麼加持他?這個世間有苦難,很多學佛的人學錯了、念佛的人也念錯了,他來做個好榜樣。在這個時代,學佛真正成,就學他;念佛真正往生,學他。一定要給世間人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是持戒、守法、聽話、老實,社會上都歡迎這種人,雖然不是很重視他,或者有瞧不起他,彼此在這個世間不發生衝突,“家和萬事興”,這對社會就是莫大的貢獻,我們要懂得

  老和尚一生沒發過脾氣,一生沒有跟哪個人紅過臉,不高興,沒有。老和尚不批評人,老和尚不嫉妒人,“三皈”、“五戒”、“十善”、“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你們拿去跟老和尚得好好對一對看,他全做到了。我們天天在學,沒做到;他全做到了。他不認識字,他沒有學過,他怎麼會的?其實開悟全明白了。雖然開悟了,還裝像沒開悟的樣子,你完全看不出來。

  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我們才能學,學吃虧,要學忍辱波羅蜜別人毀謗我,能接受,聽得還很歡喜,對毀謗的人很恭敬,感謝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出題目來考我,我通過了,怎麼會不歡喜?被騙了,被欺負了,被污辱了,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甚至於陷害我、污辱我,都不要放在心上,都存一個感恩心念,真的是來考我的。很難得他出這些考題,我都能通過,不放在心上就都通過了,對他有感恩的心。他現在不知道,將來他會知道,他學佛,入佛境界他就知道了

  所以學佛在哪裡學?特別是在人事環境人與人最難相處,在人事環境裡頭把我們自己的煩惱、毛病、習氣,統統修理乾淨,總的原則就是與一切人不發生厲害衝突。要做就很簡單:他要,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就沒衝突了

  我要的是什麼?天天增長我的信願、天天佛號不中斷,這是我要的,他不要

  他要的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高名厚利,他要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我不要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學佛,釋迦牟尼佛在早年已經給我們作出最好的榜樣,佛陀一生沒有蓋廟,為什麼?蓋廟,就跟人有競爭;沒有蓋廟,不跟人競爭,不拉別人信徒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信徒,打開經典看,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眾。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哪些人?就是這些人,其他你沒看到,不拉信眾,不爭名不奪利,所以大家相安無事。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亂?為什麼出家人都互相犯了一條戒?自讚毀他,都喜歡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過,我們什麼都不要了,就不會指責別人了,對待哪個都好,為什麼?普賢菩薩教給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我們要“禮敬諸佛”,要“稱讚如來”,為什麼“禮敬”用“諸佛”?“稱讚”不用“諸佛”,要換成“如來”這什麼意思?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要平等的禮敬,“如來”是性德,他與性德相違背,不讚歎,他幹殺盜淫妄,這怎麼能讚歎?不讚歎,不批評,不讚歎,他行的好事,做的是好事,讚歎那個“禮敬”,無論是善與惡,禮敬是平等的,沒有分別稱讚是有分別的這個要懂做了惡事再 ​​稱讚,就錯了,那不應該稱讚的。

  所以善財童子,你看五十三參裡面,他見勝熱婆羅門、他見甘露火王,有禮敬,沒有讚歎,做給我們看。除了沒有讚歎,他也參觀他們的道場,看他們做的那些不如法的事情,一句話不說;見到做的是利益眾生的事情、開悟眾生的事情,要讚歎。

  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要向善財童子學習,就對了。一生不跟人結冤仇,這是聰明人。為什麼?冤仇結下來之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不堪言,何必呢?忍一下就好了。這成就你忍辱波羅蜜。

  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我們的財物被人霸占了、被人奪取了,若無其事,不要放在心上。我們的名譽人家造謠生事,破壞你障礙你,也若無其事。他障礙我,我就退避,滿足他的心願。處處學退讓,不跟人競爭,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的信願,一天比一天深,讓我們的念佛功夫,一天比一天精進我們走的路子是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還繼續搞輪迴,我們沒有德行,沒有智慧,不能幫助他醒悟過來,對他不批評、不讚歎。要恭敬、要供養,他有困難的時候,缺少食物,缺少衣服,我們有多餘的,要供養他,要照顧他,這就行了。

  只看別人善,不要看到他的惡,不是你沒有看到、沒有聽到,看到、聽到不要放在心上,心裡面沒有被染污,永遠是清淨的,這就對了

  所以這底下講得好,“心土不二”,“心”是能生、能現、能變,“土”是所生、所現、所變,都離不開真心、妄心。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因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的教育必須參透,我們這一生有緣修善因,將來感應善果,所以決定不能造惡因,惡因後頭有惡果報,惡報,麻煩

  現在受一點委屈好,我們有罪業報掉了,所以要感恩,不是壞事,要看清楚、看得深、看得遠如果看表面,你就有怨、就有恨,那個麻煩大了!你有怨恨,來生遇到要報復,你要報復他,他也不了解,也怨恨在心;再來世他又報復你,這樣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可憐,非常可憐!這裡佛教給我們怨要解開,要化解,不在他那邊,在我這邊,我這邊化了,他就沒事了真正學佛,就是這一條帶給你的利益,帶給你的好處就說不盡,是解除你生生世世,因果報應,都把你解除了。明白這個道理

  【解】“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當知不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有志淨土者,須從此信入。”此論宜深參究。

  把因果搞得清清楚楚,我們才真正懂得,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後邊末後這一句,“此論宜深參究”,不是研究,是參究“研究”是現在人幹的事情,“參究”是過去禪宗所干的,什麼叫參究?什麼叫研究?現在科學家都用研究,研究是用阿賴耶,參究是用真心,離心意識就叫參究,心就是阿賴耶,意就是末那,識就是第六意識,就是說你能夠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那叫參究。問題擺在你面前,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豁然就明白了。那叫“悟”。

  悟,有大悟、小悟徹悟。徹悟比較難;小悟很容易。只要收斂一下,收收心,讓心沒有念頭、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這叫“參”,叫“參禪”。起心動念那就不是參禪了

  “禪”是禪定禪定不一 ​​定打坐走路也能入定,行住坐臥都可以入定定功深的時候,幹 ​​什麼事情都在定中,那就高了。這要慢慢學,很有受用

  我們剛才講的這些話,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統統用上,心怎麼樣?心是清淨的,遇到善、惡、逆順境緣,都能夠不放在心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智慧,生智慧;明了明了就是我們一般講,深究,深入把它究竟搞清楚搞明白,智慧就現前。


  第七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