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分享:學佛多年不得力原因,與大多數人一樣走入了學佛的誤區


摘自淨宗經教(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系統”修學體會2015年5月5日

“福禍是自己造”是感應篇的根本原理

尊敬的老師們:您們好!
阿彌陀佛!
  學習《太上感應篇》之後,才知道自己其實是個惡人,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煩惱習氣很重,一時感覺不知從何修起了,真的像老法師說的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分不清,真的是活在迷裡,自己還不自知。人身這麼難得,這幾十年都被迷失掉了,不知還有幾十年可活,真該自己好好審視自己今後的路該如何去走。如果再不按照佛陀的指引,果報就在三途,自作自受
  老法師的教誨句句打動我心,收集了一些好的教誨,經常熏修,不致自己離佛走得太遠。
  學佛首先要修心,心念很重要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心,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能轉境界,心能轉萬法”,學佛菩薩的存心,學佛菩薩的知見,學佛菩薩的行誼。
  “佛不度眾生”眾生是自己覺悟自己得度,自悟、自修、自度,“唯人自召”。
  養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清淨心就是捨棄一切執著,放下是非人我,這些東西不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清淨。
  養自己的平等心離開一切妄想分別、離開一切是非高下,心就平等。清淨、平等的心就是真誠心、就是覺悟的心。以這種心來看待一切眾生、來看一切萬物,愛心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為我們舉出修行的綱領,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就覺,覺就是真誠,覺就是慈悲,這是養心。
  要存真誠至善之心、真誠的善心、真實的愛心、無私的心。“格物而後致知,致知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物”是慾望。愛慾和嗜欲,嗜欲是嗜好,把這兩種慾望捨棄,這叫格物,格物就是斷煩惱,“格”是格鬥,“格物”是要戰勝物用你的智慧,用你的理性克服煩惱,這是佛法講的斷煩惱障。
  起心動念,一念善,境界就善。境界是生活環境。“依報隨著正報轉”,一個人心善、行善,他的環境就好,生活環境就自在
  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由自己造,福禍自己求。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細心檢點一天當中有幾個善念、有幾個惡念,有幾個善行、有幾個惡行。
  早課提醒自己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以經教為標準,晚課反醒自己對佛的教誨有沒有做到
  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處事待人接物要和睦,要把一切眾生看作是佛菩薩。
  好心對待我們的人,我們感恩,蒙他的照顧;惡意對待我們的人,我們也感恩,他消除我們的業障圍繞在我們自己身邊的都是善知識、都是佛菩薩,這叫修行。使一生都生活在誠敬、感恩之中,時刻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決定有好果報。
  心裡面純善無惡,“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惡念、惡事、惡人都不放在心上,專門看別人的善處,專門看別人的好處。
  了凡先生給我們提了三個原則:第一個“純是濟世之心”,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念念為眾生,特別是為苦難的眾生;第二個念念要有一個真正愛護別人的心,像慈母愛護她的子女;第三是講誠敬,純是真誠、恭敬心
  “萬法唯心”,“一切唯心造”,“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會轉念的人從念頭上轉,永遠保持一個善念。眼不見邪色,盡可能的避免;耳不聞惡聲;口,“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業障深重從什麼地方看?我們的念惡,古人講“意惡”,從來沒把人看作好人,就是意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過失,聽到的、傳說的皆是是非長短,不曉得是大惡。“不見世間過”,我們就會成就,縱然人有過失,過失是他的,與我何干?我把過失放在我心裡,就是我的過失了,為什麼做這種傻事情?
  禍從哪裡來?自作自受,自己造的,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悟是能召,智跟樂是福,迷、苦是禍。
  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境由心轉,所以逆境沒別的,肯定是我的心現出來的我的心因為惡,現出來的境界就惡;我的心的惡的程度,決定於所現的境界的惡的程度所以沒有外界的錯誤,只是要反觀自省,自己的心提起警覺。
  惠能法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古人教我們“以恕己之心恕人”,跟別人的怨結就能化解,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才能改過自新。
  從內心裡頭真誠懺悔,好好念佛,斷惡修善,一定要做到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要把愛欲斷掉,嗜欲斷掉,把這兩種慾望斷掉,頭腦就清醒了,就會覺悟過來
  要斷惡修善,按照“淨業三福”的教導去修,對於所見到的惡的事情見如不見,不落印象,行一切善,修好自己的心,保持好心平氣和的處事態度,念念為眾生,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下,一定要覺悟,沒有時間再等待了
  b00692敬呈
  二零一五年四月三十日


學佛六、七年不得力原因,與大多數人一樣走入了學佛的誤區


尊敬的淨空老法師,各位老師、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彌陀佛!
  非常感恩佛陀教育共修系統的各位老師,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共修的平台,使我們能夠在各位大德、各位老師的指導下來學習佛法。
  弟子接觸佛法已有六、七年時間了,卻始終不得力。究其原因,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入了學佛的誤區,沒有“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弟子曾學過法器,讀過《阿彌陀經》、《地藏經》、《無量壽經》,有時參加三時繫念法會,有時又去拜懺,有時就听經、拜佛。這些年下來收穫甚微。雖然身體比原來好些了,但始終是提不起佛號,即使是在念佛時,也是妄念不斷。了胡小林老師和淨空老法師的課程後,這才明白是學錯了、學雜了,應該“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弟子學佛不得力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紮好根,《弟子規》《太行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些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就更談不上做到了
  看完如何學佛的相關課程後,弟子明白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佛教不是迷信,也不是宗教,他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他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人們破迷開悟,恢復自性,離苦得樂。我們供養佛像有兩層含義:一是感恩,一是提醒我們見賢思齊。
  二、學佛的門徑和次序
  從地藏菩薩學起,培養孝心;然後把孝心推廣,孝敬一切眾生,就變成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第三位是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是智慧,也就是把我們自己修學、我們跟一切大眾相處、我們盡孝、修慈,要依據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最後達到究竟圓滿,就是孝、慈、理智,應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和處事待人接物中,那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圓滿了,那就成佛了
 
  三、淨宗學會為修學淨土的同修定的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五個科目
  1、淨業三福
  第一福:“ 孝養父母 ”:養父母之身、心、志。奉事師長 ”:依教奉行,一份誠敬得一份收穫,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
  第二福:“ 受持三皈 ”:皈依佛,覺而不迷;歸依法,正知正見;皈依僧,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具足眾戒 ”:到哪裡守哪裡的規矩,不做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製。不犯威儀 ”:小小的禮節都不失。
  第三福:“發菩提心 ”:知道這個世間苦,知道極樂世界樂,我們要離苦得樂,要利益眾生,要能夠捨己為人,多布施。一向專念 ”:念念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將來就會成為阿彌陀佛。深信因果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 ”:經典要天天讀,不可以一天離開經教。勸進行者 ”:幫助別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2、六和敬
  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合同均
  3、三學
  戒、定、慧三學
  4、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什麼因,得什麼果。
  5、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那就是究竟圓滿了,起心動念都是為一切眾生著想。
  四、修學佛法的層次和程序
  信:對佛有信心。
  解:正確的理解。
  行:把佛法的理論、方法、境界,變成我們自己的實際生活行為。
  證:在生活中證實佛講的道理、教訓沒錯。
  修學要跟一個老師學,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老實,聽話,真幹
  以上是弟子學習如何學佛的一點粗淺體會和總結,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各位同修批評指正。
  阿彌陀佛!
  A00563
  2014年5月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