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82集--人人應該盡的義務,愛人如己,愛國如家,全靠教育

淨空法師 2015年11月15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八十二頁第四行。
  【科】庚二、隨意欲聞
  【經】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這一句經文說明,極樂世界七寶池這裡面的水,乃至寶池周邊花草樹木,還有眾鳥,這些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換句話說,阿彌陀佛的化身隨眾生的意念、愛好,一定有你滿意的境界出現,這是十方剎土裡面沒聽說過的。阿彌陀佛真正是把普賢菩薩里面的十大願王,“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做到淋漓盡致、做到究竟圓滿,這地方能不去嗎?也就是說,你在極樂世界,你想听什麼經,佛就在那裡說什麼經。佛在大講堂裡頭,講堂外面六塵說法,沒有一樣不說法,所說的就是你喜歡聽的。
  “ 境隨心轉”這句話,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大乘經上講的,講了很多遍,極樂世界,這一句話完全兌現了。到極樂世界,人事環境滿你的意,在極樂世界,無論是人事或者是物質環境找不到跟你對立的,也就是沒有人事的對立,沒有事物的對立,沒有物質現象的對立。
  這個世間不行,對立太多了;極樂世界沒有對立。沒有對立才有和平,有對立就有競爭、就有鬥爭,乃至於戰爭。沒有對立,沒有一樁事情不是稱心如意,所以這個世界叫“極樂”,“極樂”的名字不容易得到,真的極樂,稱心如願。
  往生不難去,人人都可以去。去,有條件,《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往生極樂世界要多善根、多福德,還得有因緣。這三個條件,我們淨宗同學都具足了,真的具足了。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是《無量壽經》的最好的學習方法


  “ 善根”是什麼?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叫“善根”,沒有絲毫懷疑那善根不足怎麼辦?還是有懷疑、半信半疑,讀經教,讀這部經就好。真有懷疑的話,我就勸你,趕快培養足夠的善根。怎麼培養法?老祖宗教導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把這部《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從頭到尾念一千遍。初念經文不熟,念一遍兩個小時,念上半年,鍥而不捨念上半年。怎麼個念法?每天保持十個小時。兩個小時念一遍,十個小時就念五遍,開頭這樣學法。每天念五遍,念上半年,熟了,差不多能夠背下來了,念的速度快了,一個小時念一遍,還是十個小時,念十遍。由五遍提升到十遍,念上個一年、兩年,熟透了,從頭到尾念一遍,只要半個小時。換句話說,十個小時念二十遍,這是標準的,每天念二十遍。念滿三千遍,你來聽講、你來看註解,會開悟這頭一個一千遍,小悟;第二個一千遍,中悟;第三個一千遍,大悟;五個一千遍、六個一千遍、七個一千遍,大徹大悟。相不相信?相信了,一點懷疑都沒有了,大徹大悟西方極樂世界可能被你看見了;你看不見,阿彌陀佛會幫助你,會把極樂世界展現給你看。
  像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祖師,他一生見到四次極樂世界,在定中。他在打坐的時候,在定中,從來沒有跟人說過。第四次見到,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看到蓮社過去有十幾個往生的人在阿彌陀佛旁邊,一起來接引他到極樂世界去,他才告訴大家,這個境界過去見過三次,現在這一次,許許多多同修跟著佛來接引,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善根。善根這樣培養,堅定你的善根,你就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
  “ 福德”是什麼?福德是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是信願之有無”,我有信、我有願,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就是“福德”,經念的遍數多,佛號念的遍數多
  你看我們劉素雲居士,她《無量壽經》一天念十個小時,從接觸到現在,差不多二十年,二十年沒中斷。除了讀經之外她就念佛,她念佛的功夫,像她這樣根性的人,她這個根性,很接近海賢老和尚,是同一種根性,就是常說的“老實、聽話、真幹”,是這個類型。沒有學佛之前她在政府工作,是黑龍江省處級幹部,她也是“老實、聽話、真幹”,自從生病退下來之後,學佛;學佛也是老實、聽話、真幹,這樣的人很少有,這樣的人學佛沒有一個不成功的。她這二十年,從一個現象裡面我們可以體會到,她的功夫不淺,她所沒有學過的經、沒有讀過的經,你拿去問她,她給你講,講得頭頭是道,沒講錯,這叫“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了,這是什麼境界?大悟,沒有徹悟,大悟。大悟是菩薩;小悟是阿羅漢;徹悟是佛,法身菩薩徹悟。她做榜樣給我們看。
  海賢老和尚,也是做一個圓滿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看到了,不相信;你再看劉素雲。
   老祖宗傳給我們兩個方法,一個是學習的概念,我們講理念,學習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是理念。方法呢?“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小悟,中悟、大悟、徹悟。
  胡小林給我們證明了,他前幾天在我這裡告訴我,是真的,一點不假。他最近六年,專學《大乘起信論》,用的是蕅益大師的註解讀《大乘起信論》,告訴我,一千遍有悟處;讀滿兩千遍,悟得更深、悟得更廣;讀了三千遍,跟兩千遍相比又深了;他現在念滿三千遍了。我告訴他,這六年;再用功再用四年,十年,《大乘起信論》這部論典,大概在現前這個時代,沒有人能超過你,你能講,你能說,你能夠教學,將來如果我們有漢學院,我讓你來講《大乘起信論》,那是佛教的,行。為什麼?漢學院包括“儒、釋、道”,所以佛經的課程、道教的課程,我都可以開,你來給我做個榜樣。
  祖宗給我們這個學習的理念、方法,非常重要!這個方法告訴我們什麼個秘密?這個秘密叫“無師自通”。
  在我們遇到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怎麼?高僧大德沒有了。我這個年齡九十歲了,年輕初學的時候二十幾歲,那個時候,大概還有真正高僧大德,出家、在家的可以找到十個人,有地方請教,現在都往生了,都不在了。現在我們學怎麼辦?那就得搞走無師自通,無師自通行嗎?行,真行。
  遵守老祖宗的教誨,這兩句話是戒律,必須要遵守,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能搞亂,不能搞雜了。
  劉素雲的成就,就是二十年一部《無量壽經》,沒有其他東西夾雜。
  胡小林這個六年就是一部《起信論》。我告訴他,再下四年功夫,十年,中國古諺語有所謂,“十載寒窗,一舉成名”。過去這個“舉”是參加考試,考中第一名是狀元,第三名是探花,這“成名”是這個。
  法裡面這個十年,每天鍥而不捨讀經。讀經不要求意思,只要字沒有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不求解義,為什麼?求解義是你打妄想,你全把它搞錯了,也不聽別人講解,求什麼?求“自見”。自見”就是開悟,自然會通,這個我們要有信心。講經的法師、居士們都有這個經驗。這經文看不懂了,這一句、這一段看不懂了,看別人註解也不覺得滿意,怎麼辦呢?不看了,改變方法,讀誦,念它個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清淨心是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用這個心去唸,念上幾十遍的時候,悟出來了,自然就通了。這種經驗是每一個上台講經的法師都有的。
  我在早年講經碰到這種情形,我不是用讀經,我用拜佛,我把經典合起來放在佛像前面,拜佛,拜上個二三百拜,意思竄出來了,寫都來不及,感應這個方法是李老師教給我的。他告訴我,學講經,講經要通“世出世間法”,世間法是儒家的“儒學”,出世間法是三藏經典,分量太大,你哪一天才能讀完?!那怎麼辦?老師找不到,不但老師找不到,在一起研究討論的同學都找不到,怎麼辦?老師教我,“誠”,真誠、至誠,真誠到極處,感應,“感”就通了,那是三寶加持、佛菩薩加持,豁然就通了。真誠到極處是感,東西沒有講錯,沒有講偏,才能利益大眾,是求眾生有福,代眾生祈求,三寶加持,用這個方法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學問,都用這個方法,自己首先得“放下”,這是章嘉大師說的。名聞利養要放下,身心世界要放下,貪戀身體不行。
  隨緣,學佛的人,特別是修淨土的人,求生極樂世界的人,要全身投靠在阿彌陀佛的懷抱裡頭,什麼都得要靠阿彌陀佛加持、阿彌陀佛照顧,連身體健康都如是,所以不操心,一心專注在讀經念佛。讀經的方法好,一天十個小時
  你看這榜樣都做出來了,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有讀過一部經,連一部《心經》也沒有讀過。《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也沒有聽人講過一次經,他就是一句佛號。二十歲出家,師父給他剃了頭、傳他的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沒有丟失過,口裡沒有出聲音,心裡頭念,一句接著一句,所以他的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清淨心念出來了,他得到的果位相當於阿羅漢;平等心念出來了,他升級了,他是菩薩;“理一心不亂”得到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成佛了。我看他的光盤,看了七十多遍,《永思集》我也常常聽,在光盤裡頭我能體會到,他念到功夫成片,應該是在二十五歲前後,他二十歲出家,二十歲就開始念佛,他念佛很認真,真的,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這跟我們念佛就不一樣了,這樣念佛三年到五年,一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低最淺的“一心不亂”,但是有這個條件,就決定能往生了,阿彌陀佛會送信息給你,你在夢中、在定中就會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告訴你、勉勵你,極樂世界那邊已經註冊了、已經有你名字了,等你壽命到的時候,佛來接引你。有一等聰明人,抓住這個機會不放,向佛要求,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很慈悲,沒有不同意的,就帶走了。
  所以《往生傳》裡頭、《淨土聖賢錄》裡,這裡面記載的,許許多多人都是念佛三年往生的。《淨土聖賢錄》裡頭,早年曾經有個法師來問我,他說這些人是不是壽命都是三年?問我這麼一個問題。他不問我,我想也沒想起來;他一問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我說不可能。那是怎麼往生的?是要求阿彌陀佛帶他往生,壽命不要了,這才能講得通,要不然講不通。
  還有一等人像海賢老和尚,他早就該往生,那是阿彌陀佛囑咐他,交代他的使命,叫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做個好榜樣,給學佛的同學看,做個好榜樣,給念佛同修看,他是有使命來的,所以我也不相信他的壽命是一百一十二歲,這個壽命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他正常的壽命也應該是七老八十,你看他的師弟八十二歲往生,他的母親八十六歲往生,我相信他是這樣的年齡,他能延長到一百一十二歲,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阿彌陀佛委託他,授命於他,叫他多住幾年,表法,表法就是給大眾做個好榜樣,為佛門弟子做好榜樣,那就是僧贊僧。
  海賢老和尚一生,沒有輕慢過一個人,當然更不可能有批評人,貢高我慢習氣沒有,他這個人對人確實“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八個字他做到了。見到別人有長處(有缺點他不說),有優點好處他讚歎,所以每個人都喜歡親近他。他心目當中沒有惡人,毀謗他的、欺負他的、障礙他的、陷害他的,有,他一生遇到過。他是什麼態度?好像沒這回事情,看到那個人做了好事情,他還讚歎。雖然沒讀過書,“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統統做到了,佛門裡面“三皈”、“五戒”“十善”、“六度”、“六和”、“普賢十願”,他也統統做到了,標準的持戒念佛,一句佛號九十二年沒有拐彎,沒有改變題目,沒有放棄,沒有夾雜,我們說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他統統做到。
  所以“功夫成片”不超過二十五歲;三十歲肯定得“事一心不亂”,菩薩,真正達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估計不超過四十歲。他也偶然露了一句,他對人講的“我什麼都知道”。這一句話可不能隨便說,出家人“我什麼都知道”叫大妄語,大妄語的果報是阿鼻地獄。“什麼都知道”就是大徹大悟,他能說出這一句,我們就曉得,他的境界跟惠能大師相等的、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那個境界也是平等的,
  所以我們要相信佛陀的教學,他教學的方法、理念跟世間法完全不相同,他用“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就是開悟,大悟、小悟、徹悟,目的在此地。你看他的弟子,當年在世常隨弟子裡面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不離開老師的,老師到哪裡,跟到哪裡,統統都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我們要知道,除這之外還有菩薩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本經上列了“十六正士”是在家菩薩,什麼樣的菩薩?等覺菩薩,跟彌勒菩薩地位相等的,十六個人。出家菩薩有文殊、有普賢、有彌勒。
  “佛以一音而說法”,這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證得法身菩薩大徹大悟,他就能做到“境隨心轉”,這什麼意思?佛講經,音聲做佛事,這是境界。我想听《無量壽經》,我聽的佛就是講《無量壽經》;那一個等覺菩薩他想听《華嚴經》,他聽的就是《華嚴》;另外一個菩薩他聽《法華經》,他聽的就是《法華》,妙不可言。“ 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那是哪些眾生?法身菩薩。
  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極樂世界只要去往生的人,這一個大德、大能你就享受到了,為什麼?極樂世界很容易去,確實有四土、三輩、九品,不是騙人的。但是咱們第二十願裡頭有一句,只要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就有能力轉境界,這境界隨我的心轉。我想看《華嚴》,這本子就是《華嚴經》,沒有去換;我想听《華嚴經》,佛講的句句就是《華嚴經》;我想听《無量壽經》 ,看的它就變成《無量壽經》,聲音也變成《無量壽經》。這是“其願聞者,輒獨聞之”,學習得大自在,一點障礙都沒有,而且門門都成無上道,這個要知道。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終極的目標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成佛就是畢業了、圓滿了。“佛陀”是佛教裡最高的學位,“佛陀”,像現在學校裡博士學位;菩薩,碩士學位;阿羅漢是本科的,學士學位。
  佛陀教育真實的大圓滿,拿到阿羅漢,小乘法裡頭全通了;拿到大乘裡面的學位,就是博士學位,就是“佛陀”,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乘法裡全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都是自性變現出來,你明心見性還有什麼話說?無師自通。
  我現在年歲大了,講經教學的時候慢慢體力也衰了,現在每天勉強還可以維持四個小時,那就是少說閒話少應酬,多休息,多養精神,一天四個小時還行。
  我希望大、小乘佛教統統興旺起來,能不能做到?能。只要有人真發心,發心的人可不能為名聞利養為名聞利養的你這個心是凡夫心,這不是成佛的心,你成不了佛,你也入不了佛的境界,那你所學的教都是別人的,道聽途說,不是自己開悟的;真正的這個佛法教學一定是要教你開悟小乘也要開悟,大乘更要開悟,就是統統都要“自見其義”。
  古人的註解?古人的註解是做參考。做什麼?做印證的。我是不是真悟了?我把古人註解拿來看一遍,如果我所悟的地方跟他一樣的,那證明我一點沒錯誤。過去是找師父,老師父印證。
  現在師父找不到了,這些註解就是給我們做檢驗的資料,只要符合他的註解,而且你還有能力看到他註解他的深度到什麼地方,你看你一千遍的時候看註解你悟多少,你念二千遍的時候看註解不一樣了,跟前面的不相同了;三千遍又不一樣了,愈來愈深、愈來愈廣,古大德註解你知道他到什麼境界。所以這些註解傳下來不簡單。
  古時候誰給你傳?古時候最值錢的是什麼?就是書本。為什麼?書本是手抄的。唐朝以前手抄的,而且字還得寫得工工整整的,那很值錢。宋朝時候有印刷術了,但是是木頭雕刻的字,要雕成版你才能印,很麻煩,所以書的價格很高。誰不是真正好東西,谁愿意給你流通?!不像現在印刷術發達了,太便宜了。
  我在抗戰期間,我有一部字典,商務印書館的《辭源》(這麼厚的兩冊),民國初年印的,定價多少?大洋五元。(那還是印刷的)。大洋五元能做多少事情?四口之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那時候能一個月賺五塊錢就能養家糊口了。你看那個錢只有這一部書兩本,你就曉得現在書籍是最不值錢、最便宜的,那個時候書籍最貴,藏書不容易。所以古人能傳下來,精挑細選,大文學家他們寫了多少文章,流傳下來都是最好的,不是最好已經淘汰掉不要了,不給你流通,所以流通都是最好的。
  乾隆皇帝做了一次整理,就是《四庫全書》,把中國所有的這些典籍統統蒐集出來做一番整理,讓這些飽學之士來檢查,哪些可以留的,哪些可以不留的,留的就是入《四庫全書》,選進去的最好的東西。那個時候一百多位專家學者來選擇、來把關,淘汰掉的不少,《四庫》未收書。沒收進去的有目錄,也很可觀,分量大概不在《四庫》之下。換句話說,選一半,還有一半就沒選了,沒選裡頭也有很多很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要珍惜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四庫》不是隨隨便便就拿來的,皇上講的也不行,一定是行家,而且不止一個,幾百人看了都沒有問題、都同意,這才能留下來。所以我們對於古籍要尊重,什麼態度去學習?真誠,清淨,恭敬。沒有這三個態度,再好的老師來教你,你都得不到;有這三個態度,無師可以自通。真恭敬,不敢懈怠,不敢輕慢。
  “所不欲聞,了無所聞。”不想听的你聽不到,什麼聲音都聽不到,想听的、喜歡聽的,這個聲音就會不中斷。所以極樂世界之所以稱之為“極樂”,不是假的。什麼叫“極樂”?稱心如意叫“極樂”。我所喜歡的、愛好的,它全有;我不喜歡的、厭惡的,完全沒有,這才叫“極樂”。每個人愛好不一樣、厭惡也不一樣,統統隨各人的意,這就難了,阿彌陀佛做到了。十方世界、十法界、六道統統做不到。
  而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它沒有六道,它有人、天兩道,它有十法界、它有聲聞、有緣覺、有權教菩薩,這些人在方便有餘土,人、天這兩種人的身份是生凡聖同居土,我們到極樂世界多半都是在這個地方,但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統統做“阿惟越致菩薩”,所以實際上它是有等級,但是事實上平等待遇,統統享受的最高的待遇。換句話說,到極樂世界智慧、神通、道力都跟阿彌陀佛幾乎是平等的,這十方世界找不到。那個地方成佛快,我們不能不去,就憑這個四句就非去不可。這個四句是教我們真的隨意欲聞、稱心如意,想看看到、想听聽到、想接觸接觸到。
  【科】庚三、聞法得益。
  【經】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念老這裡的註解:
  【解】極樂國土,水鳥樹林,悉演妙法,色光聲香,皆作佛事。
  你眼見色,這是物質現象,眼見到光明,沒有一樣不放光,光中都有佛事,音聲、寶香統統能作佛事。“佛事”是什麼?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常生歡喜心。而這些“色光聲香”,我們想要它就現前,不想要的時候它就不見了,稱心如意。
  【解】耳目所對,全顯本心,舉足下足,咸作佛事。故於無上菩提​​之心永無退轉,純是增上因緣。
  極樂世界所有物質現象,我們也可以講自然現象,阿彌陀佛所加持的現象,沒有一樣不是幫助我們提升、進步,時時刻刻不斷向上提升。不像在此地,此地我們用功很難覺察到明顯的進步,在極樂世界的進步隨時隨地,自己看得出來,別人看得出來,佛菩薩看得出來,沒有退緣,只有上升,沒有後退的,他的成就快。
  這一段經很重要,這是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求的什麼?就是求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可以翻譯,當初翻譯的人不翻。翻經的時候有個體例——五種不翻這是屬於哪一種?是屬於“尊重不翻”。第一個,中國沒有的,像菴摩羅果這個中國沒有,印度才有,這沒有辦法,只有翻音了;含多義的,就是這個含的意思很多,不好翻,這個要保留;第三個是“尊重不翻”。是可以翻,這個是佛法學習終極的目標,你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無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好翻,學佛學的就是這個。你看阿羅漢得到的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佛是“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特別在現在這個社會,人家說“佛”是什麼?我說“覺悟”“ 覺悟”的反面是糊塗、迷惑、顛倒,你是要-糊塗、顛倒,你還是要覺悟?佛法終極的目標就求這個,阿羅漢,正覺;菩薩,正等正覺。這個“等”是什麼?等於佛,還沒有到佛,比阿羅漢高。成佛了,圓滿了,無上正等正覺。那真是世出世間、此界他方無所不知,你全知道了。
  說這個全知道,很多人不相信,他說這不可能,哪有這一個人能夠對整個宇宙完全知道的,佛知道,他說這是誇張、這是迷信,這是對宗教的一種讚歎,不是事實,所以一定要講清楚。佛真知道,你看看,“物質”。
  “ 物質”是什麼?真相是什麼?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說的,經上有記載,最近二十幾年科學家才發現,把這個宇宙的奧秘揭穿了,所講的、報告所講的還沒有佛經講得透徹,還沒有佛經講得圓滿。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經、大乘佛經被科學家認定了是世界上高等科學。
  現在的很多年輕科學家都在研究一個問題—— “念頭”是什麼?念頭從哪裡來的?這是宇宙第二個奧秘。我們也有可能二、三十年之後,他會發現念頭是什麼?阿賴耶的“三細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念頭”是阿賴耶的轉相,轉什麼?轉變,變化。“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用這個“轉”字多用得妙,轉變,整個宇宙之轉變是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
  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沒有心想就一切法都沒有了,回歸到寂靜,“寂靜”就是常寂光;回歸自性,自性遇到緣能現相,雖現相不能說它真的,不能說它有相,不現相不能說它無相,不能說它是空的,“空”、“有”都錯了,它確實隨著眾生,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說的,這句話被量子力學家證明,“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這也被量子力學家證實了。
  佛法裡頭有科學,於是我們跟這些人介紹佛法。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教學的內容是什麼?分兩部分,一部分世間法,普世教育,對六道眾生講的。講的什麼?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普世的這四種
  聖賢教育是紮根,你要再想往上提升,行,往上提升就是高等科學教育、哲學教育,高等的科學是究竟圓滿的科學跟哲學,它不是迷信。佛教裡頭沒有說神造宇宙,沒有,這宇宙怎麼來的?他說念頭來的這個話很難懂,沒有很深的定功,佛對於宇宙的觀察是禪定。禪定有個好處,時空障礙斷掉了。在定中沒有時間觀念,就是沒有先後;沒有空間觀念,就是沒有距離。換句話說,千萬年前的境界你能看見,就在眼前;千萬年之後的境界也在眼前,在當下。時空沒有了,時間、空間是假的,從哪裡來的?妄想生的。佛法把它,妄想很多,二十四種不相應就是妄想,這二十四種裡頭有時間、空間,我們現在叫抽象概念,有這麼一個概念,但是沒有事實。不是事實,不是真的。
  這是一門了不起的學問,真的這套學問,能幫助你解決一切問題。今天社會亂了,什麼人能解決?“大乘佛學能解決”,湯恩比說的,這不是我們講的。我們聽到湯恩比的話,雙手贊成。他說得太好了,確實能解決,地球上這麼多災難。什麼能解決?大乘佛法能解決;儒跟道能解決一部分,一大部分,不能完全圓滿解決,圓滿解決要佛。雖然儒跟道裡頭的聖人,達到佛的境界,但是他所教的、他所講的,沒有佛那麼圓滿,沒有佛那麼深入。這什麼原因?學生的根基有問題。也就是說,諸佛如來教學的學生里頭,法身菩薩很多很多,教那些人那就得講得透徹了。大概在中國、在古印度,普通學生佔多數,所以佛沒有講到那麼高深。好像辦班一樣,佛在這個地球上,像中國這塊土地、印度,只講到碩士學位,沒有講到博士學位。
  《華嚴經》佛不是在人間講的,佛在定中講的,這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是講的究竟圓滿,但是他在定中講的。誰能夠入定中?法身菩薩,大徹大悟的人可以到他定中,佛在定中說法,他有能力進入這個境界,親自去聽聞。所以我們肯定佛法是教育,是教人覺悟的教育,這個不能不搞清楚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其他宗教,發現什麼?所有宗教裡頭創教的那個祖師大德、創教的人,用大乘佛法來看,統統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佛陀。要不然什麼?要不然他講不出來,所以稱之為“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都是這樣的。
  默罕默德,唐朝時候人,他 ​​活在世間,唐太宗也在世間,那個時代的。他不認識書、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講了一部《古蘭經》,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經典。他說,旁邊人給他記錄寫成的。那是什麼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他那個地區,在他那種文化,風俗習慣,那些人民能接受的,教導大家。
  所以我們這就恍然大悟,所有宗教的創始人是一個人,法身,法身如來。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能接受什麼樣的法,他就說什麼法。
 我們展開所有宗教經典,打開來看、來對比,百分之八十相同的。特別是“孝親”,沒有一個宗教不講“孝親”,沒有一個宗教不講“尊師重道”,統統有。教人不殺生、不邪淫,這個五戒全都有,所以你越看越有味道。知道什麼?知道是一個人,一家人。在那個時候因為交通不方便,真的老死不相往來。
  我這個年齡,我小時候還記得,確實農村里面親戚朋友,有一輩子沒有進過城市的,就是那五六十里他都沒去過。他一生活動空間,就是二三十里,幾個小村莊。現在不行了,所以現在要來個大和會。和睦相處,我們要會合,交通方便了。從前,你說就是五十年前,還沒有飛機,到歐洲去的時候坐船,從香港坐船到英國去,要兩三個月;現在大概十幾個小時就到了。所以我們決定要把古人的那些東西讀熟了之後,要把心量擴開我們起心動念想誰?想地球人,這才行。我們為誰謀幸福?為地球上的人們來謀幸福,當然也為我們國家民族。單單為我們這個,不顧別人不行。他們跟我們如果水平落差太多的時候,他不服氣。所以和平,要和睦、要平等,大家沒話說,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會太平,人們才能夠幸福。不平就造成怨恨,所有一切問題產生,都是在不平,一定要求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教育以這個為核心,核心的價值觀,最主要的一個核心點就是“愛”。
  “ 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這個“愛”是宗教教育的核心,也是人類所有教育的核心。你看中國人,我們講中國文化的“根”是什麼?“親愛”。“父子有親”,中國文化的本。樹,這個樹木長起來,根在土地、土下面,這個上面這一根這是“本”,就是主幹,這是“本”。從本再生枝幹,生幹;幹再生枝,枝再生條,所以這“根本”,“根”是“孝”,“本”是“敬”。“《曲禮》曰,毋不敬”,對人對事對物要恭敬、要認真、要負責任,所以這兩個字重要。
  “敬” 是以老師為代表,“尊師重道”,“孝”是以父母做代表,我們要把孝順父母這種心,擴大到孝敬一切眾生;尊敬老師的心,擴大尊敬一切眾生,這是東方的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心量拓開,古書裡頭講“國家”的很少,講“天下”的很多,中國人自古以來培養的是胸懷天下的這種胸襟,所以他能替天下人辦事。湯恩比也看中了,中國人可以為天下人服務,他講歐洲、美洲人不行,他們沒有這個心量,他們還是自己是第一,其他的會第二、第三;中國人沒有,為什麼說二十一世紀需要中國文化?道理在此地中國文化,大乘所追求的,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真正落實,真正做到。
  它有一套理論的系統、有一套方法體系,只要你認真去學習,可以做到的。最高的目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什麼?圓滿的自性。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只有佛有,統統有。只是眾生有障礙,佛講的三大煩惱障礙了。最微細的、最原始的、叫“無明煩惱”。“無明”就是迷了,本來知道的,現在變成不知道了。所以迷了,要破無明,這個智慧就會現前。
  第二種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太多了,這是什麼?“分別”。“分別”是第二類的煩惱,無量無邊。
  第三類的煩惱,就是非常嚴重的,“執著”。分別裡頭還沒有執著,還算不錯,是阿羅漢,阿羅漢把執著放下了,頭一個放下“我”,不再執著身是我了。我們現在身體生病了,想要治療,能不能生病了,不治療病就好了?能,為什麼?本能,你只要把身體,知道身不是我,不再關心這個身的事情了,身就健康了,所以“天不能病”,這意思是上天沒有辦法叫你生病,你要是不貪生怕死,上天就不能叫你死。這兩句話說得很有道理,黃念祖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頭有講,你有頭痛,為什麼?你有頭,頭就痛了;你沒有頭,就沒有頭痛了;你有腰痛,那你有腰,你要是把這些東西統統都放下了,都不放在心上了,心上只放阿彌陀佛,你就完全健康了。什麼都不需要,在這個世間,你想活多久就多久,西方極樂世界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都可以去,得大自在!這個話在大乘佛法裡頭,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
  我們要知道,才得佛法真實受用。那怎麼辦?有一些執著的人,這有病不醫這怎麼行?找來醫生了,隨緣吧,還是以清淨心念佛為主。要我做這些治療的時候隨緣,大家都歡喜,不要惹人生氣、不要惹人擔心,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方面一半要跟阿彌陀佛相處,一半還要跟六道眾生往來,所以眾生之間,我們要曉得,慢慢的來引導他,真正相信了就不依靠這些了,一心念佛。
  你看海賢老和尚,十八歲的時候身上長瘡,毒瘡,他媽媽給他找醫生找醫藥,都不行、都沒效,最後他明白了。他那年十八歲,他就想到這是業障病,無藥可治,怎麼辦?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念了一個多月,瘡就好了,才知道念力不可思議。要真念,不能懷疑,半信半疑就沒有用、就沒有效果。全誠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大乘,確實給我們解決一切問題,要真信。
  真信很難,這個法門是有名的難信之法,難信能信,你有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三個條件你具足了,具足能夠掌握到就決定往生。希望掌握到,不能疏忽。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
  【科】己九、往生勝樂分二庚一、體質同佛
  【經】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念老的註解說,
  【解】 右段乃本品之㈢十方往生者皆於寶池蓮花化生。此為第二十四“蓮花化生願”之成就。
  這一句很重要。我們這個世界,小孩出生到這裡,都是母胎當中生,在母親懷胎這十個月,你所感受的,佛經上形容“等同地獄”。地獄裡頭有多苦,在十個月懷孕有多苦,母親喝一口熱水,胎兒就像在烈火地獄,統統都燃燒的;母親喝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獄;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他都有影響。所以中國古人講求胎教,很有道
  周文王的母親做出最好的榜樣。懷孕的時候,就是懷文王的時候,你看經典裡面記載著,這十個月當中,眼睛不看不好的現象,我們今天講的,負面的、負能量的不看;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說話都溫柔,沒有傲慢的氣分;當然更不會發脾氣,端正心念。她這個小孩所感受的正能量,生下來好養、聽調教。小孩出生,眼睛睜開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模仿了、已經在學習了,千萬不要以為小孩不懂事,非常靈光,只是不會說話而已。母親要管三年,這個三年是時時刻刻照顧他,負面的、所有負面的、造作罪惡的,都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可以讓他接觸到,他所接觸到的都是倫理道德、都是正能量的。
  所以母親給小孩教育打好根基,將來再上學他就听老師的話。
  老師給孩子做榜樣,老師教最重要是身教,不是言教。言教是什麼?是教他唸書,念遍數,不講解的,只教讀音、教句讀。古書沒有標點符號,教句讀,教他念遍數,一天規定讀幾行文字、念多少遍,遍數要念足。老師只管這個。
  孩子長大了,讀的東西多了,時間也長了,有悟處了,教孩子讀,還是讀,真的是“讀書千遍”。讀了一千遍之後,老師來考學生,讓學生把他所讀的書這悟處,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他印證,你有沒有錯會意思。錯的給你修改,正的點頭,你就通過了,一千遍。第二個一千遍,第二次考試;第三個一千遍,第三次考試。老師不講,為什麼?老師要是講,把他的悟門就堵死了,他不會開悟了
  他只能聽老師的,養成這個習慣,那就變成現代人了。現代人不懂古人的,這些用心不懂得。都是聽老師的,所以他不開悟。他所學到都是老師這麼講的,這個老師這麼講、那個老師那麼講,老師太多他就迷惑了。
  所以中國老師是讓學生開悟,是讓學生得定。“讀書千遍”是修定,遵守這個教訓,那個教訓是戒律,古聖先賢的戒律,就關於教學方面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朋友念的書,分量都不大,學習的時候學一種,不學第二種。這一種完全學完了,再學另外一種,不可以同時學很多種,這個是教學不可以不知道。教他讀,統統是讀遍數。遍數讀完了,總是在千遍。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讀完之後,老師還是不講,學生講給老師聽、學生講給同學聽。因為同學,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悟處,有人悟的淺,有人悟的深;有人講得圓,有人講偏了、講邪了。這個學習很有味道。到學生長大了,十幾歲了,大概十五歲以上,基礎東西根深蒂固,那是學《四書》、《五經》、學《十三經》,這些東西還是一個方法,教他好好讀,讀遍數,千遍之後,再可以拿到古聖先賢的註解,跟自己的悟處,跟老師同學一起研究討論,真明白了。明白之後要致用,要沒有用,那不等於零。如果把經典所說的這理論、這些道理、這些方法,用在生活上,學以致用;學了要用不上,白學了。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根”太重要了!東方跟西方完全不相同,用在工作上、你的事業上。用在事業上,不同的事業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原理、原則是相同的,大根大本是相同的,枝葉花果不一樣;用在處事待人接物,聖人、賢人、君子,這樣的人社會上這麼多,這個社會當然是安定和諧,所謂“盛世”。太平盛世就出現了,全靠教學,家庭教學,宗教教學
  宗教教學歸皇上管的,國家的政務是宰相管。皇上任命宰相,宰相管國家的事,皇上管宗教教育。
  所以你看佛教,佛教的寺廟都蓋成宮殿式的,為什麼?皇上管的,皇上是佛菩薩的弟子,供養他老師的這個宮殿,就要蓋宮殿式的
  家這個教學是用來治國的,治國安邦是用儒,佛教的教學是什麼?是教“三皈”、“五戒”、“十善”,教人民的。佛法裡頭有倫理、有道德、有因果、有聖賢教育,把人都教好了,天下太平,沒事幹。所以讀書人,最羨慕的行業是什麼?做官,做官非常清高,受人尊重,事情很少,為什麼?這個社會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有作姦犯科的,一個月有一兩件,你的地方怎麼會出這個事情,就叫人感到很驚訝,那就是什麼?教育沒教得好,哪一個不懂得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友愛兄弟,跟鄰居,跟大眾,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統統做到了。人人應該盡的義務,愛人如己,愛國如家,全靠教育
  道教的教育理念,因為道教有神仙,他們供奉神仙,用道教祭奠神仙那種恭敬莊嚴,用來什麼?祭祀祖先,家家有祠堂、有家廟,祠堂是紀念祖先的,春秋祭祀,多半是選擇的清明,冬至,這兩天是祭祀祖先。也有人做三次的,做三次是家裡有問題了,加個中元,就是七月十五,“盂蘭盆會”,佛教的,這都是講孝、教孝、教敬。
  所以道教、佛教,皇上自己管,儒教給宰相管。宰相下面有一個部——禮部,禮部就是現在的教育部。禮部尚書就是部長,教育部長,他用儒治國。你說現在全世界,不是一個國家地區,各級這些官員、主管官員、國家的領導人、省的領導人、市的領導人、縣的領導人,用什麼治國?沒有東西。

我曾經給民進黨、國民黨講:你們兩黨都不如共產黨,他們很驚訝


  我有一次在台灣,第一次跟民進黨秘書長見面,以前跟他們沒有接觸過,朋友介紹,他來看我;另外有國民黨的,國民黨我認識人不少,很多。我給他們講,你們兩黨都不如共產黨,他們很驚訝,我們怎麼說出這個話?我說共產黨有黨校,他用什麼治國?他用馬列主義治國,你們沒有黨校國民黨從前是“三民主義”治國,現在“三民主義”丟掉了,不要了;民進黨你們用什麼治國?再推廣到全世界,現在都是民選的,市長、縣市長、議員,國家領導人選出來,以什麼治國?把這個地球搞的這麼亂中國令人羨慕的,兩百年以前這一塊土地是太平盛世,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康熙、乾隆達到登峰造極,為什麼?他們用儒、釋、道,中國歷代帝王都是用儒、釋、道所以每個家庭小孩讀書,請老師在家裡教,統統都是教儒、釋、道的經典,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必讀的;佛教經典有一部分,也是必讀的,道家至少《老子》、《莊子》,都是一般人讀書人不會缺少的,他都懂,他真有一套,他能治家。
  所以《大學》裡頭說得好,那一套東西很清楚,你想“平天下”,什麼叫“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今天所說的世界太平,世界社會上平 ​​等,那就是國家與國家、政黨與政黨、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用我的話來講,大家好懂,這就是中國講的“平天下”,國與國之間、黨派與黨派之間、社會各個階層相接觸,都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要想達到這個,首先是什麼?首先國家要好,每個國家政治都上軌道要每個國家政治都上軌道,那怎麼樣?在“齊家”,你連這個家都沒有搞好,你怎麼能治國?
  中國過去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這一個大家有幾百人,人口,這個家要管不好你怎麼能治國?所以要想把國家治好,先齊其家,要把家治好,先要把自己治好,所以說,從皇上天子一直到庶人,皆是以修身為本,你自己人都沒做好你怎麼能叫家做好?這就講到人是根本,那人怎麼樣修身?修身就講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才能修身,然後齊家、治國、平天下,頭一個,格物是什麼?放下你個人的慾望,那個物是物慾,要把物慾放下,你的頭腦就清楚了,滿腦袋的慾望,七情五欲,頭就昏了,身就壞了,心也壞了,你這個家怎麼能治好?所以必須通過,你看儒家講的這個有道理,格物而後致知,頭腦清楚,生智慧不生煩惱,不生煩惱,你的意才誠,心才正,那個意,意氣平和,就是你的思想,你想法看法不會走極端,心是正的,正是沒有邪沒有偏,用心不偏不邪,大公中正,對家人公正,對外人也公正,對天下都是公正的,心正這才身修,才修身,這是大根大本,現在沒有了,丟掉應該一百五十年了,現在再找回來難,要靠什麼?靠教育,全民教育。

唐太宗用《群書治要》治國,成就了大唐盛世


  我在馬來西亞,給我們華僑所辦的中小學,有一天,他們集了四百多個校長,找我給他們大家談談傳統文化,我給他談了十個“教學為先”。
  過去靠教學做到了太平盛世,今天我們還要做太平盛世,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全球,全球性的太平盛世,可不可以?可以,怎麼做法?用中國的《群書治要》。
  唐太宗治國寶典,唐太宗用什麼治國?用《群書治要》治國當時在那個時候,他編成這套書,從他自己本身,要求文武這些大臣,統統要讀這個書,就用這部書來治國,造成大唐盛世,我們不能不知道。
  現在我們怎麼樣要求全世界的盛世?就是用《群書治要》怎麼做法?書找到了,我找了不少年,找出來了,大量翻印,現在不會失傳了,需要培養一些老師,這些老師能把《群書治要》念通,得讀通,把它講通,然後把它寫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在全世界流通,讓全世界的國家領導人都能看到這部書,見和同解,全世界的領導人都讀這部書,這世界就太平了都用這個書來治國來平天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所以,現在培養《群書治要》的老師比什麼都重要,這批老師非常偉大,他們救國家、救民族、救全世界,要發心,要有使命感,犧牲自己這一生的幸福享受,去當一個老師、當一個教授,一生就教這一樣東西。
  而且我還希望,能把《群書治要》要編一個《續篇》唐太宗只是前面二千五百年,後面這一段還有不少好東西在《四庫》裡頭,再把它找出來編一個續篇,完整的《四庫全書》的精華,只要是精華錄,用這個來修身,用這個來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有所憑,我們真有東西,現在一問你,你茫然無知,社會怎麼會不亂?!怎麼會沒有災難?!不可能。所以問問你用什麼治國?湯恩比選擇的,全球需要的是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他一生當中夢寐所希求的,他正確,一點錯誤都沒有,方向目標正確,我們要努力向前邁進。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